氣候危機關乎全人類的前途命運,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緊迫的全球性挑戰之一。為積極應對這一挑戰,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,科學界與政策制定者近日聯合發布了《科學促進碳中和上海倡議》。該倡議強調,通過加強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,特別是加速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的全球轉讓與推廣,是實現碳中和目標、緩解氣候變化影響的關鍵路徑。
倡議指出,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,極端天氣事件頻發,生物多樣性喪失加速,已對生態系統、經濟安全及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在這一背景下,科學技術的突破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。從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,到碳捕獲、利用與封存(CCUS)技術的規模化部署,再到綠色氫能、智能電網等新興領域的創新發展,科技進步為減碳提供了堅實支撐。
技術發展不均與轉讓壁壘成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的障礙。許多發展中國家缺乏充足的資金、人才與基礎設施來采納先進低碳技術,而發達國家在技術研發方面占據領先地位。《上海倡議》呼吁建立更加公平、開放的國際技術合作機制,通過多邊平臺促進知識共享、專利許可與聯合研發,降低技術轉讓成本,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受益于綠色技術創新。
具體而言,倡議提出以下行動方向:一是加強政府、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協作,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技術轉讓項目;二是完善國際知識產權框架,在保護創新的同時,促進技術普及;三是推動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,通過培訓、示范工程等方式提升發展中國家技術吸收能力;四是利用數字化工具,建立全球碳中和技術數據庫與交流平臺,實現信息透明與資源優化配置。
《科學促進碳中和上海倡議》的發布,不僅彰顯了國際社會團結應對氣候危機的決心,也為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新動力。唯有通過科學與技術的共享與進步,人類才能共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,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。